今天看了電影,
太值得高興,所以必須紀錄。
起初看trailer時,以為劇情性會比較重,
但實情是畫面主導故事,
劇情上的交代反而有點散亂,鏡頭亦是彈跳彈跳式的穿插。
雖是同是中島哲也執導,但《告白》比起這套似乎較踏實,風格有所出入。
一直都喜歡題材重口味,畫面重口味的電影,
前提是畫面一定要美麗(我是唯美主義)
但這部電影下手也真的太重,尤其是紅藍畫面味情太重,內臟部分都拍得不美。
賣淫、販毒、吸毒、暴力
一直看就強烈地感受到故事中牽扯的線,
一直在帶觀眾去一個位置,一起將目光放於KANAKO身上。
角色們對於各種罪惡,矛頭均直指KANAKO
然而,我真的很好奇,這些罪惡的源頭真的是十惡不赦的KANAKO嗎?
應該是人的本身再加上環境性的影響吧,
又或者應該說每人心裡都有惡魔基因,KANAKO只是推動這種基因的一股無形力量。
KANAKO因缺家庭溫暖,加上為喜歡的男生復仇展開了成魔之路
晶子因認為家人不了解自己,踏上賣淫之路
長野自我價值低,只懂傾慕於KANAKO,所以容易受擺佈,沒有堅定意識,才走上賣淫吸毒之路
etc.
故事裡的角色其實都有成罪的基因。
其實故事一開始,
主角藤島一口斷定女兒是被帶壞的
然後四處打聽帶壞女兒的人。
直至最後發現女兒才是始作俑者。
某程度上是一種首尾呼應,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的一種慣性。
um,但故事背後最大的message還是顯然可見的
家庭嘛,關心子女嘛,對現代都市父母的批判嘛。